关于房产,我想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思考过这个话题。对我来说,这个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了——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自住需求,我不会考虑房产投资。
回看当下国内的普宅市场,行情已经非常明显:需求疲软,交易不畅。买房的理由,大多数时候无非是两种:一是被绑定的隐性权利,比如户口、学区;二是心理上“不想居无定所”的执念。很多人把“我有房”当成一种安全感的来源,但如果是背负贷款得来的房子,那其实是“我有债”。对于普通自住来说,这个房子是财产,不是能创造收益的资产。
我也认真评估过当前的居住条件,其实已经能满足需求、成本也合适,没有理由因为一个尚不明确的“也许以后需要”的想法,去为自己的现金流平添负担。
很多人婚姻观中要求“有房”,但这种“有”,如果是等同于高杠杆下的“有负债”,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安全。婚房的诉求应该是资产的可控性,而不是债务的附赠品。
我也想起了父母那一辈人的理财方式。他们在消费上非常节省,却在投资和借钱方面往往过于随性。有时候会把钱借出去,却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低。我不认同这种做法。
我的原则是:在消费上可以从容,在投资上必须克制。 消费是生活的部分,不要吝啬于提升生活品质,但也不要盲目追求“最好”;而投资,特别是房产这种大宗资产,只要出了一次问题,可能就是几年、甚至一生的代价。
这也是我对房产投资格外谨慎的根本原因。我宁愿慢一点,也不愿在一个错误的决策上“交学费”。
不被市场或身边的声音推着走,保持独立判断,是现在越来越稀缺的能力。而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。

